2017年云计算热词


2017年是云计算快速发展的一年,云市场上热点也很多,究竟哪些热点最有代表性,云技术社区组织了多名业内专家,讨论了两周时间,经过大家碰撞,终于达成了共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对2017年的云计算市场热点认识也更深刻,以下十个词语,应该最能代表2017年的云计算市场。

【多元化】

    世界是多样和复杂性的,未来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将拥有满足他们各自独特需求的云,自然我们也会预见新的云不断产生,多元化的云创新也会不断涌现。

    十年之前,当Amazon推出第一个云计算服务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不看好这个方向的。在许多人眼中,这不过是一个高投入、低利润的产业。如今云已经将计算置于每家企业与非营利机构--甚至每个人生活的关键中心,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那些处在制造、教育、能源、交通、电力、农业、旅游等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在使用计算能力,引导消费者进一步参与。

    当今,云计算被许多超大规模提供商所把持,例如亚马逊、微软、阿里等。亚马逊是当前最具统治力的云,也正在高速创新,不断推出新功能,扩展新的使用地点。但是,它可能满足整个世界的需求--换言之,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吗? 当然不是。

    未来是多个云和混合云的世界,消费者将以单独或联合的方式,使用公有云、私有云、定制云、专用云、本地云,还有各种行业云,如政务云、医疗云、金融云、广电云、能源云等等,以及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各种云,云也会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世界是多样和复杂性的,未来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将拥有满足他们各自独特需求的云,自然我们也会预见新的云不断产生,多元化的云创新也会不断涌现。


【融合】

    融合共生,未来掌握在那些洞悉消费趋势、敢于创新、主动转型的企业手中!

    云计算推动创新无处不在,部署无限可能,完整的开源生态系统也随之产生--从开放计算硬件到开源服务及能力,在开放云的世界里,一切资源都可以被整合和融合,用户可以彻底地运行所需的云,无论何地所需、何时所用。

    近几年云计算的迅速落地,而融合也成为云计算的大势所趋。这其中包括:技术上的融合,如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融合、开发和运维的融合;产业上的融合如IaaS、PaaS和SaaS的融合,云计算产业、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企业的融合,如位于产业链不同节点的企业互利、共赢,融合成为云服务生态圈。世界在加速走向开源,从简单开放走向各开源技术、业态之间的深度融合。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数据存储和计算量的需求将带来对云计算能力的更高要求,于是就有了“云物联”这一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物联网服务。借助云计算技术的支持,物联网可以更好提升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被赋予了更强工作能力,其使用率逐年上升,所涉及的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泛,云计算承载的物联网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计算还进一步促进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有利于构建智慧城市。从技术发展视角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互联及融合应用,医疗、交通、安保等产业均需要后台巨大的数据中心,需要云计算中心的支持,而云计算中心是智慧城市之重要基础设施,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工作都将放到后台进行操作,云计算为打造智慧城市提供良好的基础。

    融合共生,未来掌握在那些洞悉消费趋势、敢于创新、主动转型的企业手中!


【混合云】

    作为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混合形态,混合云在本年度却迎来了爆发期。

    2017年,吹上风口的是人工智能,继续在天上飘的是区块链等概念,云计算作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已经渐渐沉淀下来。而作为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混合形态,混合云在本年度却迎来了爆发期。

    在当前的混合云需求中,并不是呈现为简单的“私有云+公有云”形态,而更多体现为“私有云+”——也即在构建完成私有云的基础上,借助公有云的能力形成混合云。借助混合云管理平台(CMP)的能力,实现多云的管理、跨云的资源和服务编排、云费用分摊和成本优化等功能。

    通过构建混合云,企业可以实现统一管理公有云和私有云、跨国跨区域的业务系统部署、关键数据的云灾备、应对短时的云爆发业务需求、全局的高可用性和性能需求、各云服务提供商的优势/高性价比服务选择、成本分摊及优化能力等。

    越来越多的云厂商开始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同时管理多云、便于开发人员构建和运行跨云的应用程序,并帮助IT经理交付、治理和优化多个云平台。


【生态】

    各云厂商基于自身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合作伙伴,形成横跨IaaS、PaaS、SaaS多层云服务的能力。

    2017年是云计算巨头全面发力的一年,国际上的AWS发布了1300多项新服务和新特性,国内阿里云继续高歌猛进占领近半市场份额,腾讯云等各厂商不甘人后,奋起追赶。这一切,绕不开两个字——生态。各云厂商基于自身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合作伙伴,形成横跨IaaS、PaaS、SaaS多层云服务的能力。

    经过11年的商业发展,目前AWS可提供90多种云服务,并拥有数千家第三方合作伙伴,数百万的活跃用户。截止今年双11,阿里云云市场上1200多家ISV、5000多家生态伙伴,将联合提供6000余款云上应用和服务。而腾讯云相对去年实现了合作伙伴从腾讯云业务获得的整体收入相比2016年激增了10.9倍,合作伙伴数量则增长16.1倍。

    各大云厂商利用自身的电商、游戏、社交等技术和运营运维能力,构建云平台提供以IaaS、PaaS为主的核心能力,借助生态合作伙伴能力完善SaaS服务,提供从网站、视频等通用方案到游戏、电商、金融、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到安全、支付等各种能力和解决方案。


【ABC】

    ABC的深度结合,三位一体为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融合带来了丰富的生命力。

    ABC即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三个词语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代表了三大热门领域的融合。云计算已经逐渐成熟并沉淀下来,成为AI、大数据的云资源供应基础,私有云主要用于大型企业的IT业务系统的支撑,中小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应用公有云云服务,混合云也开始大行其道。大数据已经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安全等领域。而人工智能是当前新的风口,作为ABC三个词中最早出现的一个,只有当人工智能采用了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才迎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ABC的深度结合,三位一体为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融合带来了丰富的生命力。云计算为基础,提供基础资源和平台服务;大数据为分析手段,提供传统分析方式所无法企及的海量数据分析能力,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人工智能作为触手,接入O2O、物流、智能家居、医疗、金融、智能终端等领域,用新的技术颠覆传统行业的运行模式。


【AI】

    2017年被称为AI元年。

    5月,柯洁与人工智能AlphaGo对决,最终连输三盘,这震动了围棋界,也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AI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象照片识别、语音输入、人脸打卡、自动翻译等等。

    AI也将深刻地云计算生态。全球各大公有云厂商都在AI上投入巨资,并在他们的云上增加AI支持。6月,腾讯宣布正式向外开放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式进军AI。7月,百度开源了其基于AI的自动化驾驶系统Apollo。10月,阿里宣布投资千亿成立达摩院。11月,AWS在其re:invent 2017 大会上,发布了视频识别、自然语音识别、翻译、音频转文字等新AI服务,以及用于构建和部署ML模型的Sagemaker。12月,阿里北京云栖大会上人工智能成为核心词汇。

    普遍认为,AI的发展需要四个驱动力:场景、大数据、计算能力和人才,这些方面无疑公有云都已经做了提前布局。各大公有云巨头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更是拥有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人才方面,据估算,目前全球AI研究及直接从业者约30万人,而Google拥有大概2000到2500人,微软和IBM拥有1000到1500人,国内BAT各自拥有1000人左右。场景上,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阐述了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并提出“AI for Industries”(产业AI)的理念。

image.png

    著名研究机构CB Insights评选出了全球范围内100家AI领域最具潜力的公司,中国有八家公司入围。

    AI新的发展之路才刚刚开始,继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2万字《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12月1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宣布在接下来的2018-2020这三年内,国家要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集成应用。IDC预计到2020年AI将产生460亿美金的营收。AI将是云计算巨头们争夺的下一个焦点,它将成为公有云巨头们新的护城河。


【巨头】

    2017年是云计算进入巨头时代的一年。

    在全球IaaS公有云领域,Gartner今年9月发布的2016年全球IaaS报告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Google排全球前四,市场份额分别是44.2%、7.1%、3%、2.3%。11月1日,IDC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共云IaaS市场份额报告中,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中国电信和UCloud排前五,市场份额分别是47.6%、9.6%、6.5%、6%和5.5%。由此可见,全球和国内AWS和阿里云分别已经成为巨头甚至是寡头,其市场份额是后面若干名的总和还多,已经占据近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国内私有云领域,以政务云为例,凭借IDC、带宽和云平台优势,大运营商和大云系统供应商们则成为了市场巨头,已然形成『大运营商+大云供应商』商业模式。其中,运营商中,电信以400多个数据中心遥遥领先,联通和移动随后。云供应商中,华为、华三、浪潮更是都宣称自己在政务云市场排名第一。

    在云产品方面,云巨头们的产品增速之快、范围之广、技术之深、壁垒之高已经让人一次次被震撼,甚至让领域从业者感到有些无奈。过去的8年中,阿里云已经提供了124个产品,而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又一口气推出了几十款新产品。AWS 在今年的re:invent大会上又发布了60多款新产品。这领域中,已经没有什么人能赶上这种规模和速度了。

    云计算正进入寡头时代,云计算将比人们所预计的更快地成为象水电煤一样的新基础设施,服务于每个人的生活,而云计算寡头们就是新的水厂电厂煤厂。


【合作】

    2017年,云计算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合作模式,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被认为更重要、被认为更必要。

    第一种合作,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牵手。2017年混合云爆发。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合作变得更加理所当然,更大势所趋。公有云规模之广、产品覆盖面之全、产品更新速度之快、行业切入之深,都使得混合云越来越必要。私有云通过牵手公有云,获取了公有云的弹性、地域覆盖面和产品覆盖面所带来的价值。

    第二种合作,是公有云和运营商与他们的合作伙伴们牵手。2017年,巨头们成为云计算生态中心。10月,中国联通宣布与阿里和腾讯在云计算上开展深度合作,而之前联通沃云与阿里云和腾讯云本是针尖对麦芒的竞争对手;11月,中国移动推出139合作计划。而每个公有云巨头都有数以千计的合作伙伴,涵盖各个行业各个层面,而无计其数的各种服务商则围绕在巨头们周围得以生存。运营商和云计算商合作,在政务云领域赚得盆满钵满。公有云商和行业合作,推出面向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

    第三种合作,则是跟AI新贵有关。AI与众不同,拥有更高门槛,但又价值连城,因此与新贵们合作势在必行。各行业公司与AI公司的合作新闻几乎每天都有,商汤科技虽然成立才3年,但是已经与国内外400多家领军企业建立合作。传统行业大集团们放下身段和AI新创公司合作。AI公司和汽车厂商合作,自动驾驶领域快速发展。

    而另一种合作,则是传统大公司与云计算新创公司牵手,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正在进入深水区,各路玩家纷纷登场,合纵连横在其中。

    

【容器化】

    Micro-Service、Severless/FaaS、CI/CD无疑是2017年云计算行业最火的几大热词,然而贯穿其中的正是容器技术。

    云计算发展的本质是要简化IT,让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应用和服务本身,然而这一理念在容器技术的应用普及前却显得步履蹒跚。开源云计算Openstack的发展壮大,给人们带来了草根上云的希望,却又设下了高不可攀的门槛。直到容器技术的应用推广,一切才得以改变!

    在当今的云计算行业,不谈容器、不做容器、不用容器,似乎已无法证明自己还身处云计算行业。容器已渗透至云计算每一个层面,容器化运行云计算集群、云计算虚机中运行容器集群,容器正在支撑IaaS、PaaS和SaaS。2017年初,容器化运行Openstack的Kolla项目开始稳定并进入生产环境,一跃成为社区最热门项目之一,2017年底,Openstack社区联合中美20余家企业发布最新容器项目Kata,容器弱隔离带来的安全问题将得到改善。

image.png

上图为Kubernetes生态系统的现状

    Micro-Service、Severless/FaaS、CI/CD无疑是2017年云计算行业最火的几大热词,然而贯穿其中的正是容器技术。对微服务架构、函数即服务、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DevOps而言,容器都是最佳的载体,而容器编排引擎Kubernetes在2017年的火热,使得容器技术如虎添翼,也从侧面印证了云计算容器化的势不可挡。于云计算而言,容器技术为其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这种进步的体现便是云计算各个层面的容器化。回顾IT发展历程,也只有容器化才能让我们摆脱繁杂,真正做到关注应用和服务本身。


【云技术2.0】

    凡是基于云,对用户业务带来深刻变化的技术,都可以认为是云技术2.0的范畴

    大众对云技术2.0定义是,云技术1.0改变了用户的基础架构资源使用方式,云技术2.0正在改变用户的业务模式,凡是基于云,对用户业务带来深刻变化的技术,都可以认为是云技术2.0的范畴,比如容器,比如基于云的DevOps。云技术2.0在用户使用时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往往用户的业务应用需要改造或者重构,不像使用1.0的云技术,业务应用不做改变也可以使用。

    云底层的技术发展经历两代,第一代是虚拟化技术,代表的有VMware、KVM、XEN、HyperV,第二代是容器,尤其是2017年Kubernetes地位不断的得到确认,不断有大的厂商宣布支持kuberbetes。

    技术发展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个更重要的趋势,就是更贴近用户业务。用户使用云的目的是为业务带来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IAAS,用户的基础架构池化,利用率提升,使用资源更快速便捷,通过基于云的DevOps这样的技术,用户IT的迭代速度更快,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基于云技术1.0的云,将基础资源封装成各种接口,用户即可以和原有的物理机方式一样的去使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接口自动化,但是都是在基础资源层。

    而基于云技术2.0的云,直接面向用户业务,应用的云原生程度越高,IT部门的效率就越高,越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对企业IT部门的要求更高。

    云技术2.0的发展,必将对用户的组织架构也带来很大变革,业务要更快迭代,需要IT部门更强势,像万能胶一样,通过IT技术将企业各个部门组织在一起。

上一篇 下一篇
注:本文转载自云技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